這次,在完全沒有準備之下,到了上海近郊-朱家角。原本打算去海邊的兩個人,因為擔心天氣過熱,臨時改變主意到了青浦。

 

公車隨著北青公路慢慢往西前進,景色也從高樓住宅轉變為平房﹑工廠﹑大片的綠地(原來也有許多製造大廠在青浦咧!),莫約一小時的車程後抵達青浦汽車站,感覺有點類似台汽車站的地方(同樣也有看起來貴又不怎麼樣的雜貨店),老天爺卻不懷好意的下起了陣雨,不知該往何處去的我們,在朋友的推薦之下,選擇了青浦市區附近的熱門觀光景點--朱家角。

 

在此先介紹一下朱家角的歷史:


據史料記載,在宋元時期該地已經成為集市,稱為朱家村,由於槽港河水運貫穿全村,所以商業興盛。到明代時改為珠街閣(或珠溪),嘉慶年間正式改名為朱家角,並以其便捷交通成為布業的江南巨鎮,隨之各類商業繁榮興盛,儼然成為江浙一代商業大城。由於這樣的小橋流水一值被保存著,朱家角成為上海僅存的少數水運古城,連三毛也曾經"到此一遊",也因為這樣的景色,這裡也成為許多電影拍攝景點,朱家角也有-滬郊好萊鄔的美譽。

 

除了這般小橋﹑流水﹑人家外,在50年代,人們在鎮北城外意外發現大量石器時代的遺物,最遠可推至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至西周戰國時代,由此可以推之,莫約在戰國時代,朱家角就已經是繁榮的集市了。

 

朱家角景點中最有名的就是江南地區第一大的五孔石橋-放生橋,建造於距今500多年前的明代,由於為慈門寺所募建,因此為他命了個"放生"的名稱,另一說解釋,明代的僧侶為了勸人向善,名為規定不可在此橋灑網捕魚,並要在橋下放生漁獲,這個風俗也延續到今,所以橋下的商店街還有販售烏龜們讓遊客一飽放生的情趣(至於這些烏龜的來處我們也就不探究了,哈哈!)。沿著上橋處,是上海市郊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築街-北大街。沿著街上漫歩,滿是朱家角的名產:粽子,綑紮肉,不知啥奇怪的醃豆子,灰白色的泥牆,細長型的窗櫺,灰黑細瓦片片,石版老街,這些都是上海典型的古時建築。

 

大雨過後的朱家角,遊客稀稀落落,太陽也還未露臉,漫步河邊看著遊河的槳夫與小船雨河畔的柳樹,午後偷閒的老城居民,巷弄裡的安靜人家,原來,早期的居民住宅是這樣呀!

 

雖說,朱家角在91年被上海市政府命名為首批四大文化名鎮後,增添了許多商業氣息,不過在台灣這個極度商業化的環境中待久了的我,還覺得他不夠商業化咧!滿心幻想著買下一間民宅,稍加改建之後,成為專賺這些觀光客的高級咖啡館,一杯咖啡來給他的25RAM,一定大有賺頭阿!

 

這次由於小人我過於愚蠢,怕週末出門像機沒電,只把充電器帶回家,卻獨漏相機....這跟買了電腦卻沒買螢幕,有了車子卻沒有輪子,買了101大樓第99層之後才發現沒有電梯用有啥不同呢?(愚蠢阿!!!)

 

 

朱家角行程建議:

 

公車站附近會有當地民眾拉客,開車載入朱家角古鎮(兩人十元),表面上可以省下觀光客的每人二十元門票錢,但是卻無法進入古鎮內的各類博物館參觀(因為需要憑票根入場),若是希望能好好深入體驗朱家角文物的旅客,建議還是乖乖的付門票錢。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外星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